尹喜道教代表人物在古籍中的印章考探

在元代的名画《玄门十子图》中,有一幅文始真人像,这位文始真人就是尹喜,字文公,他是周末时期的人物,在道教中被尊称为“关尹子”、“文始先生”、“文始真人”。尹喜不仅擅长天文学,还以其仁德著称。据说他曾隐居终南山,一心修道,因其楼观星辰而得名。周王听闻他的故事后,赐予他大夫之职。

传说老子在西行秦川途中曾经骑着青牛经过函谷关,那时候任关令的是尹喜。他因对老子的学识深有所知,便派人设法阻止老子的过关,同时自己也准备迎接圣人的到来。当老子真正抵达函谷关时,尹喜恭敬地迎接并请他留下,但老子坚决不同意,然后便带着《道德经》的原稿独自西去,而将书中的智慧和思想全都告诫给了留下的尹喜。

在道教史上,尹喜的地位极高,他常与老子同祀。在日常生活中,尹喜保持清虚自守,不断提醒自己要像射箭一样保持“心平体正”,这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,也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智慧。他认为,即使是国家存亡、个人贤能或不肖,都应从更深层次理解和认识。这背后的哲学思维,对于治身治国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关于他的著作,《关尹子》共九篇,但现今已失传,只有《文始真经》流传下来,一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后世托名所作。